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天文馆启动“携守暗夜”暗夜保护月特别活动——探索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之道



4月16日正值国际暗夜保护周期间,上海天文馆(上海科技馆分馆)启动“携守暗夜”国际暗夜保护月特别活动,通过银河讲坛、户外直播、深度导览、绘本故事、课题研究等形式,进一步推广普及夜间生态环境保护理念,提高公众对暗夜星空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探索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之道。


探究城市发展与暗夜保护的平衡  
活动当天,上海天文馆品牌栏目“银河讲坛”从天文教育、生态保护、景观设计、社会经济不同领域,邀请了四位嘉宾共同直面难题,思考兼顾暗夜保护和城市发展的星空守护方案。

国际暗夜协会主席Ruskin Hartley
分享报告《From Starry Nights to Light Pollution: The Price We Pay for Progress(从繁星之夜变为天光漫侵的代价)》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
学院刘成则副研究员
分享报告《夜空的亮度》
国际暗夜协会执行主席拉斯金·哈特利(Ruskin Hartley)向观众阐述了暗夜保护成为国际话题的原因,以及人们致力于暗夜保护的全球意义;西涌国际暗夜社区发起人、深圳市天文台天文部负责人梅林博士分享了他们在深圳这座一线经济城市中,坚持守护星空的初心和努力;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副研究员刘成则,向观众展示了城市天光亮度的记录和思考;国际暗夜协会上海分会负责人、照明设计师郭菲介绍了如何通过更好的照明设计减少光污染,留住黑暗。四位嘉宾的精彩演讲,让公众对暗夜保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受。

深圳市天文台天文部负责人、西涌国际暗夜社区发起人梅林
分享报告《做难而正确的事》
国际暗夜协会上海分会负责人、照明设计师郭菲分享报告《光亮背后:更好的照明是留住黑暗》
探寻科学方案,赋能暗夜保护  

暗夜保护,不仅是为了看到美丽的星空,更是为了维护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保护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健康。上海天文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科研与科创的双向发力,为暗夜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找寻降低光污染的科学方案。

《面向人居健康的城市光污染控制关键技术装备研究与示范》项目季度会议在天文馆召开

目前,上海天文馆参与承担多项课题项目研究,主持《以天文科普推动绿色夜间经济,助力绿色低碳转型》参政议政课题,探索“一小时车程抵达星空”,以天文、生物等多样的夜间科普活动促进城市夜天光保护与绿色夜间经济发展;参与《城市夜天光的天文学探测与能谱分布研究》子课题研究及《面向人居健康的城市光污染控制关键技术装备研究与示范项目》,以上海天文馆为实验基地,借助国内最大科普光学望远镜“双焦点可切换一米望远镜(DOT)”等设备,以恒星的视亮度、光谱等作参考,标定夜天光的能谱分布和夜天光的长期变化,帮助建立客观的上海城市夜天光量化标准,并瞄准五大技术方向开展专项研究,力争在关键技术、规范制定、装备制造和示范应用等领域形成突破创新,促进城市光环境的健康发展。


参与项目季度会议的课题组成员在天文馆合影
同时,馆方与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上海南汇中学将联合开展《城市光污染调查》科创实践项目,三方机构导师共同指导大学与中学天文社团学生,开展青少年研究性学习,提高青少年的暗夜保护意识和科学素养。
探索暗夜星空,点亮人文思考  

人类与星空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自古以来,人们就对星空充满了好奇和敬畏,用星辰指引方向,用星象记录历史,用星座寄托情感。上海天文馆通过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带领公众走近星空,激发大众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热情。

作为暗夜保护月系列活动的预热,上海天文馆于4月1日重磅推出了面向儿童的新品牌活动“星伙伴”绘本故事会。第一期主题为《寻找失去的星空》,以“绘本带读+手工制作”的形式,在寓教于乐中引领儿童进入插画中的天文世界,提高孩子们对暗夜保护的意识和兴趣。
“星伙伴”绘本故事会第一期《寻找失去的星空》原创绘本封面图
4月29日,上海天文馆《明星导航》栏目将带领观众在天象厅仰望星空,通过高精度光学天象仪,呈现真实而绚丽的星空景象。在科普天文知识的同时,让观众沉浸式体验星空之美,欣赏城市中难以看到的星辰,感受宇宙的广阔和浩瀚。
探秘东海之滨,感受自然魅力  

上海城市发展历程和自然条件为星空爱好者留下了一片宝地——崇明东滩湿地公园。这里远离城市光害,面向大海,大气透明度极佳,拥有原生态的星空和自然风光,这些都是上海发展天文科普和星空旅游的宝贵资源,可以成为绿色夜间经济的积极尝试。

为了让更多公众感受到星空的魅力,上海天文馆将在气象和天象条件适宜时,推出一档特别直播节目《暗夜秘境》,带领观众欣赏璀璨的星空,探索崇明东滩湿地公园的夜间自然环境。公众可以通过上海天文馆微信公众号关注活动预告。
未来,上海天文馆还将通过一系列主题活动,汇集暗夜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各方力量及优势资源,推动暗夜保护的跨界合作和交流,形成一个高水平、公众共同参与的公益性平台,以天文科普助力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持续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编辑:格蕾丝
审核:水仙
图片来源:上海天文馆


-

天文摄影作品征集

上海天文馆开启长期征集天文摄影作品活动。欢迎点击下方图片跳转小程序链接进行投稿。



-

原创科普文章投稿 

上海天文馆长期开放科普文章投稿通道。请将稿件投递至sam@sstm.org.cn。邮件名称请注明“投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